夏天就该热着过!怎么吃?怎么过?这篇文都讲明白了

时间:2020-06-29 来源:集安广播电视台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饮食自然也应该有所调整,那么到底该吃什么呢?


大多数人会说,吃凉拌菜、冰西瓜、绿豆汁啊,听起来似乎没毛病嘛,但小郎中反复强调过了,越热越不可贪凉!

喜温不喜凉”、“也是喜暖不喜寒”——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有句老话叫“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人体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夏天不“热”着过,势必要生病!


“热”着吃



肉类: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热食:汤面、热粥

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果蔬:葡萄、韭菜、南瓜

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提醒: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炎的人应慎食。



调料:生姜、胡椒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胡椒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杀菌解毒,调理肠胃。


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口臭、便秘的人慎食,可能会加重胃热、肠热的不适。




饮品:热水、姜茶

夏天多喝热水、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排汗散热哦。不过喝茶最好在饭后,空腹饮茶容易腹泻。


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能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热”着过





适当流汗




人应该顺应自然,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如果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上升。


所以,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中,早晚可以适当运动,健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


晚上回家后再打开空调(27度左右),房间门打开互相通风,保持各房间温差平衡,营造凉爽的环境更有利于入睡。


不过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





热水泡脚、泡澡




之前说了不可猛然冲冷水澡。


【相关链接:吹空调面瘫,吹风扇中风,夏天贪凉姿势不对可有大麻烦!


夏季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泡澡,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血管也有一定好处。


水温以40℃-45℃,温暖舒适为宜。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晒太阳




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老天给我做艾灸,它属于中医里的“温补之法”,没有任何副作用,适合所有人。


夏天可在早上8点前和下午5点后晒晒太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注意晒太阳的时候身边带个水杯,及时补充水分。






不露腰腹




夏天少吹空调,多运动,不穿露脐装、露背装,注意腰、腹、腿足及后背的保暖。


热门

热点新闻
点播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