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经济增长的内容已经融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做到“六个强化”。
今年首要目标任务,就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重点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对874万高校毕业生,实行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常覆盖、全覆盖。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发展的重目标、硬任务,重点是加大就业、产业、消费等扶贫力度,要以投资建设带动扶贫脱贫。克服疫情影响,加快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的力度,扩大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 落实好更加积极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并与就业优先政策、鼓励消费政策、补短板的投资政策、结构性产业政策、差别化区域政策和市场取向的价格政策形成合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拓展城乡区域大市场。要用好6000亿元预算内投资、3.7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种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加快落实援企政策,千方百计帮扶1亿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产复业。 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华投资大项目增加,已经成为这两年我国利用外资的突出特点。今年还将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陆续落地,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国家发改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资基本盘,做到“四个进一步”。
截至4月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实际入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1.5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9.4%。另外,22个有搬迁任务的省份已有17个全面完成搬迁入住;在有劳动力的贫困搬迁家庭中,超过90%的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加快扫尾工程、分区分类强化后续扶持等工作进度;协调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资金264亿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48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