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女人九个寒!初春不注意暖这一处,小心惹上大麻烦~

时间:2020-03-08 来源:集安广播电视台

阳春三月,天气渐渐转暖,许多爱美的女性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裙装、低腰裤等。这些做法美则美矣,对健康的伤害却不容小觑。


中医讲究“春捂秋冻”,对于女人来说尤其重要,过早脱去冬装会让寒气入侵体内,导致一系列疾病。


十个女人九个寒



据数据统计,我国68%的女性被下半身肥胖困扰,而且怎么减都减不下来。


然而,有现代研究证明:下半身肥胖,很可能与“宫寒”有关。


当然,“宫寒”只是俗语,真正的“宫寒”,也并不是指子宫温度低,中医经典论著里,也没有“宫寒”一词,它在医学上多称为寒凝胞宫。


如果非要解释什么是“宫寒”的话,则可以理解为: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阳气不足所生的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生殖器官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统称。


换言之,就是子宫也需要血液循环供应营养,而血是“遇热则行,遇寒则凝”的,身体遇寒后血流速度就会减慢,导致血运减少,就会出现“宫寒”甚至血瘀。


此时,人体就出现了代谢障碍,营养成分吸收不进来,废物又排不出去,脂肪就会越积越多,从而出现下半身肥胖、脚凉等症状。


更严重的是,宫寒造成的血瘀,还容易导致白带增多,阴道内卫生环境下降,从而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影响甚广。


自测“宫寒”



轻度“宫寒”:手脚发凉,腹部、臀部发凉。


严重“宫寒”上述症状伴有月经异常,量变少,颜色变暗,甚至血块多,有痛经,易流产或不孕,都可能。


注意:女性月经期间会有少量的,块不大,颜色并不重的血凝块,属于正常情况。


多管齐下祛寒邪



中医上有“春夏养阳”的说法,春季正是暖身的好时候,大家不妨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祛祛寒,没准还能起到瘦身的效果哦~


1
一杯暖宫红糖干姜茶


红糖性温,配上干姜,温上加温,可以缓解宫寒。


但调理宫寒,不能直接用生姜,也不用自己晒干的生姜,而要用中药药材的干姜。


将少许红糖和5g干姜放入锅中熬煮后饮用,可辅助缓解宫寒。


2
暖宫贴


不管暖宫贴、暖宝宝还是热水袋,贴在下腹处,都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活血、温通、止痛的作用。


加热的时候,水会活络起来,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如果想要热敷的效果更好,寒凝胞宫的女性朋友可用纱布做个药袋子敷在小腹。


此法在天气凉时很好用,不过要注意的是,月经期不要热敷,痛经患者也最好在经前敷。


做法:用生艾叶50g~100g、红花20g、透骨草50g,用纱布袋子装好,裹好后放在蒸锅里蒸10~15分钟,温热后敷在小腹至药凉为止。


3
三个暖身动作


“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


火烈鸟


单腿直立,一脚抬高到另一脚的膝盖附近,双手一前一后举平,头扭向抬腿一侧,维持5秒。换另一边,交替进行5次左右。


后踢腿


双手搭在别人的肩上,单脚后踢维持10s,换成另一条腿,可以锻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深蹲


双手抱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向下深蹲,保持3-5秒,进行5-8次。


热门

热点新闻
点播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