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升华家国情怀
长春市文广旅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长春分中心结合中国移动、银联商务线上调查和实地抽样采集等相关数据综合统计情况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长春市共接待游客308.4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51%;实现旅游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83.25%。从客源地构成来看,本省游客占游客总数的64.15%,其中长春市本地游客占到省内游客总数的27.36%。省外客源占游客总数的35.85%,前五位的省外客源地分别是黑龙江省、辽宁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
全市景区、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共同推出各类艺术展示、公共文化服务、文博展览等线上线下活动65场次。
我市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文旅消费场所经营状况持续火爆。总体接待情况同比2020年实现200%以上增长,假期前三天同比2019年五一假期实现60%以上增长。
重点监测的12家景区(点)共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5290万元。
全市重点监测的10家乡村旅游接待单位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7.4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80.95%、265.84%。
今年五一假期
全市文旅活动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
红色旅游升华家国情怀
全市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在五一假日期间纷纷推出“红色+”旅游套餐和研学旅行套餐。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旧址博物馆、九台马鞍山村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莲花岛重走抗联路等红色景区持续火爆状态,吸引了大量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前往探寻历史缅怀先烈,感受厚重红色文化。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流动展,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看红色电影、听红色音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活动,莲花岛红色实景演出,马鞍山村重走抗联路等活动广受赞誉。
文旅融合赋能多元消费
图书、影视、演出等传统文化市场持续回暖,“线上线下全渠道满足消费需求”的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长春市图书馆推出 “特别策划”“阅百年历程专题”“惠民活动”“讲座沙龙”“儿童阅读”“展览展阅”“分馆活动”等阅读推广系列活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 推出“遇见最美春天”钢琴音乐秀活动;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倾情打造10余种互动沉浸式演艺节目,让游客体验各个年代的文化魅力;长春文庙博物馆推出“五一”系列国学文化展;这有山文旅消费街区通过“电音节、嘉年华、艺术节、美食盛宴”四个板块,为广大游客打造了感受不一样的“流光溢彩不夜城”,每日参与游客达5万人次以上;市内各大书店、阅读场所丰富读书活动和折扣优惠,为市民游客的假期生活增添了浓浓书香;全市发行各类消费券,彰显相关部门“助攻”文旅行业复苏的诚意与担当。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游受到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的青睐,近郊游、乡村游、家庭游成为“五一”小长假的主流和亮点。双阳区第八届奢岭草莓温泉旅游节以莓兴农、以节惠民,拉动近郊游,集聚吸引力,唱响“草莓小镇”特色品牌;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梨花节”,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踏青赏花;双阳小石村、九台马鞍山村、净月友好村特色乡村游、民宿深度游受到游客追捧;公主岭世外桃源南山满族文化园以浓浓的“满族风情”气息,让游客体味到别样的古村落。
新兴业态延展产业链条
各地旅游景区纷纷推出各种探秘追寻、寓教于游的新项目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长春北湖公园新增一座长520米、最高处30米的天空之城玻璃悬廊;五一前期新营业的莲花山巴图鲁乐园推出528米玻璃悬索桥,全长3000米、落差180米的高空滑漂,全长220的七彩滑道,以及滑索、呐喊喷泉等项目;升级改造后的神鹿峰景区五一期间开园,吸引游客在溶洞内“穿越”时光。
五一期间,全市共检查文旅经营单位726家(次),排整改隐患23项;检查各类场所493家次;检查旅游团队51个,导游人员55名。各级文广旅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影世纪城、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等A级旅游景区和神鹿峰景区、巴图鲁等景区,属地公安、交警、应急、消防等部门均部署了相关值勤值守人员,加强了联防防控,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