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笤帚扫一条街到机械化作业;从垃圾露天堆放到垃圾转运站的推广运用;从臭气熏天的旱厕到干净整洁的水冲式厕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区环卫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卫工人也从过去“扫垃圾的”变成了现如今的“城市美容师”。如今的环卫工作,正在“大跨步”地走向科学发展,环卫事业已焕发出新的青春。
他叫李连友,1996年,27岁的他成为一名环卫工人,这一干就是23年,对此他也见证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变化。他对那些往事记忆犹新,谈起来也是历历在目。
扛扫帚、推平车、穿街走巷收垃圾,这应该是对几十年前老一代环卫工人的印象。而且当时的路大多都是砂石路面,扫起来不光是垃圾,还有灰、砂石和土。只要刮一点风,扫帚一挥,灰尘便迎面扑来。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泥水溅得满身都是。由于路面碎石多,阻力大,清扫起来特别吃力。说起当时清扫工作那个滋味,环卫工人们都不禁感叹。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环卫处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提升环卫装备水平,全面提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12年,实现机械化清扫零的突破。目前,我区环卫处共配备2台干扫车、1台道路宝、5台多功能水扫车。7年来,由于作业车辆不足,无法完成城区主次街路的机械清扫任务,区环卫处便采取歇人不歇车的办法,分三班作业。目前,我区机械化清扫面积达110万平方米,主次街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极大地减轻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规定,区环卫处对现有总质量12吨以上的作业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以便于对车辆车速和行驶路线进行电脑监控和相关数据查询。包括监控作业车辆是否有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路线下线行驶行为及对车辆运行次数和里程数据的查询。同时,为一线管理人员配备对讲机,便于对日常工作和急、难、新、重任务进行部署和人员调度,确保日常保洁和临时性工作任务及时完成。通过对一线环卫工人的精准调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加靓丽宜居,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现如今走进我区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身着橘黄色马甲的环卫工人,各式各样的环卫作业车辆,整洁漂亮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舒适温馨的公共厕所。如今的环卫工作真正实现了全覆盖清扫、全天候保洁、全路段清洗、全循环拉运,构建起支撑环卫走向科学发展的“四大体系”。
环卫工人的代名词从“扫垃圾的”变成了“清洁工”,再从“清洁工”变成“城市美容师”,一个称呼上的小小变化,代表了对环卫工人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加上近年来环境卫生宣传活动的不断开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乱扔乱抛的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这些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我区环卫事业的深刻变化。